電影介紹與影評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0000092931
下面是一些問題的討論之我的想法
1. 電影中,女主角為了自己的理想,耗盡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去為學生做了許多事,但是也因此要兼差兩份額外的工作,甚至犧牲了與丈夫的婚姻。同時,劇中的教務主任認為自己也為了學生做很多事情,必須兼顧大多數學生的權益。大家對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有甚麼樣的看法?
我覺得是兩者的出發點不一樣耶,在大多數學生的角度上,教務主任覺得她該顧到他們的權益,書籍不能被破壞之類的,而且對教務主任跟其他原本在此任教的老師而言,種族融合班是帶來麻煩的根源,打從心底就不喜歡他們,更別說是為他們付出了,他們只想要捍衛自己原本的權益。
而對古老師而言,她是個菜鳥老師,又初到此地,面對這樣的班級,很害怕但是又不想放棄自己的理想(憑著一股初生之牘不怕虎的熱忱吧),只是單純的去做她認為對的事,這種衝勁很令人感動,也讓這些不輕易信人的孩子們打開心房。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存在,而也會有許多現實的考量因素,往往造成對於理想的退縮,凡事有得到就會有失去,在不影響到其他人的前提下,我個人會去做我想要做的事,去做我不做我會後悔的事,畢竟人生並不是只是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且要在這個世界上享受生活的快樂。
2. 電影中,教務主任質疑古老師能夠以那樣的做法帶出多少學生,最後也提到古老師帶完那個班之後,就改到大學教書了。一次把精力耗盡及細水長流的教育,大家有甚麼想法?
其實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一直以為古老師還是無法帶他們到高三高四,而是得去接一個新的高一班,結果沒想到她不但帶完那個班,然後就到大學去了。
但是我覺得,如果古老師就這樣放手,讓這些孩子們去上別的老師帶的高三高四班,也許他們遇到的老師不是這麼的喜歡他們,沒有古老師這麼用心在他們身上,但是經過古老師兩年的帶領,他們的內心應該已經有某些程度的成長,可以堅強的面對外面對他們的看法,努力去做,家人般的感情,不會隨著換老師而改變,只 是像是離家出門去接受挑戰,畢竟,古老師沒辦法一直陪伴著他們,就像古老師說的"不要把我當做不進步的藉口"。而留下來的古老師,可以利用她的熱情與影 響力,去陪伴一個新的班級,帶領更多的孩子去找到自我。
如電影中的古老師帶完這班就到大學去了,會讓我覺得很可惜,可惜了一位會為孩子們設身處地去著想的老師,高中的孩子們需要的是像古老師這樣的老師陪伴。
3. 在「56號教室的奇蹟」裡的老師教小朋友讀書、理財、認真工作等觀念,電影裡的古老師也帶學生上高級餐廳去體驗,有人批評這其實是在把白人的價值觀加諸於學生身上,大家的看法如何?
我認為也不能說這是把白人價值觀加在學生生上,而只是帶他們去看看,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世界,讓他們知道世界不是只是他們生活的長堤那樣而已,給他們一點 其他的刺激,去找到生存下去的動力,原本他們的生活太多無奈與黑暗,找不到活下來的目標,感覺活著與死亡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古老師帶他們去校外參觀, 帶他們去跟別人對話等等,帶領他們去找到生活的意義。
4. 延續上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人都認真念書、工作、生活,大家都做那些所謂「比較好」的工作,大家覺得這個社會將會變成甚麼樣子呢?
社會的價值觀影響真的很大,大家都認為,有錢有權就是好的出路,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一定有別種想法的人存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認 為對的事,能生活的快樂、有意義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