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積欠心得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會越欠越多阿,不趕快逼自己打完可能又這樣就讓他過去了吧.....囧,晚上一口氣把它們都補完好了 @@"
===========================以上又是廢話==================================
最近這一年愛上小劇場的表演,一來便宜(這還蠻重要的 ^^""),二來我很喜歡人就在眼前的感覺,感覺比較容易融入在劇中,而且演員的表情也可以看的很清楚,受到的感動及衝擊會比較大,三來小劇場的劇本都比較不一樣,能發揮的題材好像比較多一些。
《月球輓歌》第一屆台北藝穗節提供了這個機會讓他亮相,這齣之前就有注意到,還在考慮要不要去看時,注意到編劇竟然是邱皓庭耶!衝著以前一起修過現代劇場又同一組(雖然原來他是差點害我來不及拿到畢業證書的兇手 = =++),就不用考慮啦,一定要去看一下的!另一齣讓我想看的是《是把椅子》可惜票老早就賣完了。
第一次去到華山特區,感覺挺不賴的,很有氣氛會讓人很想在其中轉轉繞繞。車庫工坊,聽說原本是車庫??這是我進去過最迷你的場地,大概坐個二三十個人就滿了吧,然後也佔掉裡面三分之一的空間了,近到有人還被餅乾盒滾到XD,不過由於無法完全外面的光線,下午場有一些些被破壞到氣氛,如果是晚上場氣氛應該會更不賴。
整齣戲就只有兩位演員,姐姐跟妹妹,整場光看他們兩個飆演技就值回票價了,不論是長大後還是小時候的兩個人都演的超棒,讓人看到目不轉睛。可惜的地方是有部份台詞聽不清楚,有時候是說太快,有時候我想應該是麥跟音響的問題。
整體讓我比較不喜歡的地方是換幕的部份,換幕太過於頻繁,有時候才演個不到五分鐘又要換下一幕,要收道具放道具,總覺得我一直看到工作人員在場上跑來跑去,一直打斷情緒,甚至還沒消化完剛演的東西就沒了,可能可以想個別的方式替代不斷的循環在小時候跟現在的場景變換中,這樣會讓整齣戲進行的更流暢些。(害我看到一半一直在想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代替這個無限換景的情況 XD)
劇情內容的呈現上有些地方交待的不是很清楚,像是大綱中寫著他們兩姐妹已經八年沒說話,然後姐姐丈夫去世,搬到妹妹家想要討論拍賣老家的事,因為我不是個很愛先看大綱的人,看到後面才有一些些恍然大悟。還有後面有一段用比較抽象的方式想要表達兩姐妹之間的關係,但是看完還是不是很懂想要表達什麼,是糾葛?還是??最後我也還是不了解母親當年出走的原因,是家暴嗎??雖然帶著很多的問號看完這齣戲,還是很喜歡這齣戲整體的感覺,才剛走出劇場又有那種想要再看一次的感覺。
最後的謝幕,可以感覺的出來觀眾的情緒很激動,這部戲的渲染力很強,可惜只有兩位演員出來謝幕。如果導演跟編劇們可以一起出來謝幕,然後講講話,跟觀眾做個互動,好像感覺會更不錯。